Ch10全球運籌管理.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Ch10全球運籌管理.ppt

第十章 全球運籌管理
第一節 全球運籌發展的意義與目的
全球運籌

全
球
運
籌
(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定義:

企業因應國際化及全球性市場快速變化,
以資訊科技整合內部及供應商、經銷商、
消費者等產銷環節的工具,形成一個以多
國為規劃建構之組織內部與外部的供應鏈
( Supply Chain )系統,能快速反應市場需
求,達到資訊分享與創造附加價值的經營
模式
全球運籌之價值鏈系統
企 業
價值鏈
供應商
價值鏈
物
流
金
流
資 訊 流
行銷通路
價值鏈
客 戶
價值鏈
區域聯盟的演進與整合過程



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海關同盟(Customs Union)
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
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
全球運籌體系之架構
第二節 全球運籌的規劃構想
全球運籌體系之相關活動
客戶端Hub
運送
運送
配送資訊
運送
國外A廠
地區性零件
供應商
國外B廠
地區性零件
供應商
國外C廠
地區性零件
供應商
運送
運送
運送
關鍵件零組件
供應商
預測/採購
總公司
(台灣)
預測/採購
客戶
物流
資訊流
亞太營運中心發展重點
生產製造
金融
中心
電信
中心
製造
中心
海運轉運
中心
經濟部
媒體
中心
財政部、中央銀行
航空轉運
中心
交通部
新聞局
專業服務
轉運服務
亞太營運中心發展重點







總體經濟調整
製造中心
海運轉運中心
航空轉運中心
金融中心
電信中心
媒體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與全球運籌中心關係
全球運籌中心
資
金
流
資
訊
流
電信中心
建立網路系統,便
捷資訊傳遞與處理
物
流
商
流
製造中心
海、空運中心
累積科技及製造能力,
使台灣成為國際市場的
主要貨品供應者
改善通關作業,縮短運
送時間及提升配送能力
總體經濟調整
建立符合國際規範之經營環境,減少人員、
資金、資訊進出障礙,改善兩岸經貿往來
金融中心
協助跨國資金調度
及支付
全球運籌發展重點



電子商務面
物流面
基礎設施面
第三節 全球運籌中心之關鍵成功因素
第四節 全球運籌與企業經營
國內和國際物流的比較
國內
運送模式
國際
卡車及火車為主。
海運及空運為主,並採取國際活動模式。
可以保持在較低的水準,以反應短
期訂單,並且能以較短的前置時間
及良好的運送能力為配合。
需維持在較高的水準,更長的前置時間及更大的
需求量,且運送數量及品質均有不確定性。
代理機構
適度使用。
須依賴轉運者、合併運送者及傳統的中間商。
財務風險
較小。
較高。
貨物損失風險
較小。
較高,主要來自於長距離運送,困難度較高,且
運送頻率高,結構的變化可能性大。
政府
危險物料、重量、安全及關稅均有
規範。
除了政府規定外,尚必須納入如習俗、商業貿易、
文化及交通的因素。
行政管理
採購單、載貨單以及發票等之文件
作業較少。
紙上作業極繁複。
溝通連絡
可以使用語音、紙張為基礎的系統,語音、紙張為基礎的系統較不具效率,利用科技
亦可使用電子資料交易方式。
溝通技術則須克服語言及政府規範問題。
文化差異
同質性高,產品改變不大。
存貨
需針對文化差異調整產品、市場。
全球物流管理程序
環境分析
策略規劃
1.目標國家市場的特性,與其他國際市場的差異。
2.物流經營規劃方向與目的。
3.物流決策參與者。
4.目標市場的主要假設與效用。
5.目標市場的顧客需求。
6.企業在目標市場可以顯示的特色。
7.企業優劣勢與目標市場之現存與潛在性競爭者的比較。
8.設定目標與物流方案的風險、機會之評估。
9.目標市場金融支付往來情形分析。
物流組織設計
10.物流組織、技術、資源與目標市場的規劃。
目標市場分析
11.目標市場環境與物流經營計畫分析,運輸、存貨、包裝倉
儲及顧客策略的規劃。
物流程序控制
12.績效衡量與控制的規劃。
全球物流環境整體分析 內容






產業競爭環境分析
市場分析
消費分析
產品分析
全球行銷流通通路分析
產品生命週期與交貨期間分析
全球化原因



企業成長的追求
供應鏈系統的整合
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全球化物流產品發展趨勢
全
球
各
地
原 料
零組件
成 品
半成品
加工研發、
設計、生產
製造、發貨
驗證
歐
洲
美
洲
亞
太
零組件
台灣
(加工製造轉運)
世界各國
(銷售地)
區域經濟協定內容




關稅降低或減免
進出互惠關稅要求
建立共同託運文件
共同運輸及搬運系統
全球運籌管理概念
海
外
境
供應商
顧客
國際交通樞紐
機場/港口
製成品、
零組件
加值
產品
外
原料、零組件
灣
製成品
(為主)
境
內
可加值
產品
流通加值中心
物流專區、物流中心
供貨發貨中心
臺
加值
轉口
貨 物
製造或加工廠
製造基地
科學園區、工業區、
中心及衛星工廠
進 出 口 檢
流通設施
國 內
製成品
(為主)
驗 與 管 制 機 制
零售設施
需 求 據 點
用戶設施
全球物流與國內物流的考慮因素




運輸因素
倉庫因素
港口與航空服務因素
資訊因素
國際物流交易主要參與者
國內銀行
國內政府機構銀行
國內買方
出口
國內運送者
國內航空站
國際運輸
(航空或水路)
國外運輸者
國外政府機構銀行
國外政府機構銀行
國外買方
國外港口
或航空站通道
產品活動
資訊流
推動物流的障礙因素

市場限制及競爭條件因素





市場限制因素
資訊限制因素
成本與價格限制因素
競爭條件因素
流通通路


基礎設施標準化程度所形成的物流複雜程度
與通路決策相關的規定
國內外物流的層面差異




物流週期長度
作業層面
系統整合
結盟需要
第五節 通關自動化
通關自動化連線架構
金資中心
銀行
航運業
承攬業
國貿局及其
他有關機構
國際網路
關貿網路
報關業
加值網路
保險業
進出口業
保稅工廠
倉儲業
海關系統
通關整體流程



實體流動
資金流動
資訊流動
第六節 全球物流作業程序
全球物流作業程序
出口國
供應商
國際貿易公司
出口商
國內買者
國外仲介機構
聯盟製造商
出口管理公司
間接
直接
外國代理商
外國子公司
批發商
批發商
企業配銷業者
顧客
企業/政府
的使用者
物流程序涉及的專業機構







出口配銷業者
報關業者
國際貨物轉運者
出口貿易業者
散裝運輸業者
出口包裝業者
國際貨運承攬業者
第七節 全球運籌管理模式
全球運籌管理類型
類型
供給
需求
模式
關鍵因素
A.直接運送模式
運輸建設系統
B.發貨中心模式
發貨系統
C.海外組裝模式
物流組裝系統
D.直接運送模式
快遞配送系統
E.物流配送模式
專業流通系統
直接運送模式(供給)
國外零組件
供應商
資訊回饋
經銷商
國內零組件
供應商
國內製造商
組裝作業
國外/國內
分公司
消費者
國內
物流中心
實體物流
訂單
發貨中心模式(供給)
區域
發貨/倉儲中心
國外零組件
供應商
本土系統廠商
資訊回饋
生產作業
區域
物流中心
國內零組件
供應商
區域零組件
供應商
實體物流
訂單
分公司A
分公司B
…
分公司N
經消
銷費
商者
海外組裝模式(供給)
客戶
(原委託廠)
回饋/調整
台灣
代工廠商
國外零組件
供應商
國內零組
件供應商
國外
物流中心
實體物流
訂單
海外組裝廠
生產作業
發貨/
專業物流
公司
倉儲中心
區域零組件
供應商
物流中心
經銷商
消費者
直接運送模式(需求)
國外零組件
供應商
經銷商
預測
消費者
供應鏈廠商
組裝中心
區域零組件
供應商
資訊控制
管理中心
實體物流
訂單
專業物流公司
物流配送模式(需求)
國外零組件
供應商
零售商
消費者
量販店
(零售通路)
組裝/發貨
中心
國內零組件
供應商
倉儲中心
回饋
實體物流
訂單
供應鏈廠商
名詞與觀念


全球運籌
全球專業分工